06 /11/2023

甚麼是Timeless

#文化藝術 #中環 #怡和大廈 #康樂廣場 #香港建築 #香港設計 #香港攝影 #現代建築








甚麼是Timeless?在香港,事事追快求新,有多少人仍會追求Timeless的意義?
甚麼是城市地標?最新最高的建築物在香港過去和未來都不斷出現但哪一座才能成為大眾生活和記憶的一部分?

近年中環商業區內的地盤處處可見,全港最古老的嘉咸露天街市四周正在興建多幢住宅高樓;半山電梯旁邊的舊式唐樓也在拆卸重建,但最大型的建築地盤當數歷來拍賣價最高的中環海濱三號用地.....種種都預示了在未來數至十年間,中環又會再一次出現新的城貌,一如她在過去百多年間多所曾經歷過的。也因為中環總是要由舊變新,雖云是本地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區,但除了被列入古蹟的少數例子,區內能夠迄立不變半個世紀或以上的建築物,也許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剛滿50年的中環怡和大廈,在當年全港最貴的填海地段上,只花了一千天便完工。在1973落成當時,樓高52層的它既是香港首座摩天大廈,亦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雖然這個記錄很快便被打破(1974被年日本新宿的三井大廈取代;1980年則被灣仔合和中心超越成為本港最高建築),大廈名稱也在1988年時因為怡和集團總部遷入,而由原來的康樂大廈(Connaught Centre )改為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 ,然而對不少中區以至香港人來說,都無損它標誌著香港城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蛻變為現代都會的重要過程。當年的康樂大廈參考了美國摩天大廈建築工程,採用「筒中筒」的結構,內部核心用混凝土設置升降機大堂及樓宇主要設備,外部則用較薄的混凝土以擋風,所以外表看起來較輕盈(八十年代初時又將外牆的白色紙皮石換上現代感的鋁板)。大樓當時也擁有亞洲最快的電梯及最大的空調冷卻系統,由內到外真正的現代化。

即使今日的怡和大廈已被更多更高的後現代玻璃幕牆大廈包圍著,但1,748扇圓形玻璃窗的白色外型卻依舊突出,甚至成為周邊玻璃幕牆倒影出來的有趣風景——當身邊城貌不斷改變,它的不變反而更為稀罕。這次50周年展覽上,除了首次公開展出置地公司檔案部珍藏的設計草圖和不同年代的海報等藏品,呈現出建築物原初的設計特色和面貌,以至七十年代時它如何改變著中區的面貌外,也邀來了又一山人 @anothermountainmanstanleywong用攝影作品呈現與大廈各個息息相關的人物故事。









鏡頭下,無論是受到妻子啟發而選用少見的圓窗設計的建築師木下一,或者當時特地用圓點設計出一套英文字款作為大廈早期logo的「香港設計之父」Henry Steiner @steiner.co_hk ,他們的作品都散落在香港各處,滲透甚至影響著大眾的生活。而鏡頭下,不同時間的圓窗內外亦散發著詩意——日光下舞動的圓影、圓窗外望不止有太平山頂也見獅子山頭,還有中秋之夜,半空中的滿月和1748個圓窗相映著的天上和人間....



「圓緣半世紀」、「怡和大廈 50 前行 —— 又一山人攝影日常」
日期:2/11/2023-4/1/2024
地點:中環康樂廣場 1 號怡和大廈地下及一樓
公眾導賞詳情:https://jh50.jardinehouse.com.hk/


(圖6-8由又一山人攝影)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