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1/2023

界限街,由界變成街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2023就係香港秋季號 #MappingtheOldNewWorld #舊界新界 #現已出版 #新界 #新九龍 #界限街 #深水埗 #九龍塘 #九龍城






在1898年租借新界之前,九龍界限街 就是中英之間的「舊界」(Old Frontier Line)——「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後,界限街(Boundary Street)仍未是一條街而只有一條虛線,線的西端盡頭為昂船洲(昔日的盎船洲)北部,東邊則延至九龍炮台的海邊(今日九龍城界限街和嘉林邊道交界)。這條線以南,就是當時的英屬香港範圍。

租借新界後,香港邊界北移至深圳河以南。原來將九龍半島和新界分隔的界線,逐漸發展成一條實體的街道。由界變成街,改變的不止是地貌,也是界線以南以北一帶的發展。英人在20世紀初開始規劃界限街南北面積共15.7平方里的地方,變成九龍的延伸,並在1937年正式將之統稱「新九龍」。

「新九龍」範圍廣闊,包括現時的觀塘區、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即九龍城、九龍塘、啟德等地)和深水埗區(但不包括昂船洲)。1960年代後,「新九龍」已完全融入九龍市區的發展模式,甚至成為香港居住密度最高的地方,後來,「新九龍」的名字也漸漸不被使用。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分別位於界限街東西兩面的深水埗、九龍塘和九龍城,城市化卻以不同的模式出現。今日沿著長2.8公里的界限街由街頭一直行到街尾,沿路追溯深水埗、九龍塘和九龍城自二十世紀初至戰後的發展及變化,界限街的歷史意義將永遠無法被取代——它不止是一條人為的政治界線,或者任何一條市區街道,而是見證著100年前香港不同族群如何在這片「邊緣地帶」,各自朝向自己的想像及需要去規劃建設,並構成了今日我們眼前三個截然不同的社區面貌。新一期《就係香港》秋季號以新界為主題,同時也追溯了從前的「舊界」(界限街)以及沿路深水埗、九龍塘及九龍城三個社區的變化。






立即訂閱:bit.ly/bhkautumn2023
現凡一次過訂閱四期,即享有85折優惠價$480 (原價$560)bit.ly/bhk2023

20張不同年代地圖,逾100幀歷史圖片;
7位香港畫家/插畫師,17幅原創畫作;
15位攝影師,超過220張相片;
13個大小專題,304頁內容。




2023年秋季,《就係香港》與你同遊「新界」。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